行人庇護島是什麼?打造安全過街空間的關鍵設計

行人庇護島是什麼?打造安全過街空間的關鍵設計

行人庇護島是什麼?打造安全過街空間的關鍵設計|街道醫學院

行人庇護島(Pedestrian Refuge Island)

每當我們穿越寬闊的馬路,是否曾經中途被車流逼得駐足中央、驚慌閃避?「行人庇護島(Pedestrian Refuge Island)」就是為了解決這種風險而設計的工程手段。

它是一塊設置於道路中線的安全空間,讓行人能分兩段穿越馬路,中途暫停並觀察來車動向,這樣的設計讓行人不必一次就橫跨多車道,也只需集中注意力觀察一個方向,顯著降低決策壓力與碰撞風險。

為什麼庇護島有用?

根據美國聯邦公路局(FHWA)統計資料,增設庇護島可降低行人車禍率達 56%。這顯示庇護島不只是便利,而是具備實質預防事故的效果。

  • 分段穿越:行人不需一次通過全部車道,風險與壓力減半。
  • 視覺提示:中線島能迫使駕駛減速、改變行車軌跡。
  • 可結合警示標誌:斑馬線搭配庇護島,提升駕駛警覺。
  • 空間安全暫留:高齡者、輪椅、嬰兒車有中途休息區。

來自世界的實證成果

倫敦,行人事故熱點設置庇護島後,碰撞率明顯下降,駕駛讓行率提升;墨爾本市政府也在高車流無號誌路段廣設庇護島,根據事後調查,不僅事故數量減少,行人等待「安全間隙」的時間也縮短。

美國夏洛特市則將庇護島作為中線安全區的標準設計之一,特別用於城市幹道與校區周邊,效果顯著,成為全市交通改造中的基本配備。

設計細節不能省略

優質的庇護島設計,應包括:

  • 醒目的反光標誌與標線,提升夜間能見度
  • 足夠的寬度與平坦空間,可容納輪椅、嬰兒車
  • 設置導盲磚與無障礙斜坡,保障視障者與高齡者

如此設計才能真正發揮庇護島的功效,而不是形同虛設的「裝飾性工程」。

結語:讓行人安心,不該靠運氣

街道安全的關鍵,不是多畫幾條線,而是設計出讓每一個用路人都能安心通行的環境。高雄市行人路權促進會呼籲:中央應立即將庇護島與其他人本工程納入法規與設計標準,讓各地政府能系統性導入,真正實現零死亡願景(Vision Zero)。


圖片來源:NACT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