抬升式行人穿越道:打造安全過街的減速設計|街道醫學院
抬升式行人穿越道(Raised Crosswalk / Speed Table)
抬升式行人穿越道(Raised Crosswalk / Speed Table)是將行人穿越區域整體抬高至與人行道幾乎齊平的高度,形成一個長而平緩的高臺。這不僅是一道減速坡,更是一種以被動方式逼迫車輛減速的工程設計。
當駕駛人行經抬升路段時,若未放慢車速將明顯感受到顛簸;這種體感反饋促使駕駛自動放緩速度,有效避免高速衝撞行人。同時,由於行人站上高臺,也能提高在駕駛視線中的可見度,進一步降低風險。
實證效益:從降低速度到提升安全
各國研究與實務案例皆證明抬升式穿越道的多重優勢:
- 降低車輛速度: 澳洲的實證研究指出,裝設抬升斑馬線的路段,其第85百分位車速平均下降約40%。
- 提升禮讓率: 在美國 Durham 市,一處抬升斑馬線與閃爍警示燈結合的案例,讓駕駛停讓行人的比例從 31% 激增至 79%。
- 降低事故發生: 根據美國研究,平頂減速臺可降低約 41% 的交通事故發生率。
在日本橫濱,抬升穿越道設於學校周邊區域後,汽車讓行比例由不足一成上升至超過五成,成效顯著。東京都與其他城市亦廣泛應用此設計,作為實現 Zone 30 限速區的核心措施之一。
國際應用案例
美國劍橋市: 在 Berkshire 街區,市府實驗性將整個路口抬高,行人遵循斑馬線穿越的比例由原本 11.5% 提升至 38.3%。安全感提升促使行人不再橫越無標線區域,也減少了車輛急剎或衝撞的風險。
日本東京: 抬升式穿越道已廣泛鋪設於住宅區與學區範圍,結合限速30公里政策與地面彩繪導引,營造出一個讓人願意停下來、讓行的街道氛圍。這種以「設計引導駕駛行為」的作法,正是人本交通核心精神的實踐。
設計關鍵與推廣建議
一個成功的抬升穿越道應注意下列細節:
- 坡度平緩,適合嬰兒車與輪椅通行
- 斑馬線彩繪清晰,夜間可見度良好
- 與其他措施如庇護島、路口縮減一併施作,效果加乘
高雄市行人路權促進會呼籲交通部將此類設計納入工程法規,讓全台各地在推動街道安全改善時,不必再各自摸索。安全不是偶然的,是需要被設計出來的。
在我們追求「零死亡願景」(Vision Zero)的道路上,抬升式穿越道是一項既實用又低成本的高效解方。透過它,我們能夠真正翻轉「行人地獄」的城市景象,讓行走成為安心的日常。
圖片來源:NACT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