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條街道的重生旅程:從試辦到永久的三階段街道改造
一條街道的重生旅程:從試辦到永久的三階段街道改造
想像一下:你每天經過的一條街道,曾經車速飛快、行人畏縮、長輩推著助行器卻寸步難行。但今天的它,不一樣了,街角多了花台,行人道鋪上了嶄新標線,小學生安心地走在人行穿越道上,店家門口也多了幾張露天椅子。
這不是突然的恩賜,而是一次有計畫的重生!
根據國際城市設計組織 NACTO 所提出的「從試辦到永久(From Pilot to Permanent)」街道改造策略,一條街道的轉變,不必一步到位,而是三步走:試辦 → 臨時 → 永久。這樣的做法,正是高雄市行人路權促進會《街道醫學院》所落實的改造方式。
一道實驗: 試辦階段(Pilot)
這是改造的第一步,也是最需要勇敢的一步,它不需要大筆預算,也不要求挖地施工。
只要幾個交通錐、標線噴漆、移動式花盆,我們就能快速測試一條新的人行動線、一個小型庇護島,甚至是一個斑馬線退縮的設計。
社區預告: 中期設計(Interim Design)
如果試辦階段像是城市的一場街頭劇場,那中期設計就是一部更精緻的預告片。
可以使用耐用材質如橡膠塊、移動式花台或街道家具,讓居民可以長期感受到改造後的樣貌。
在這個階段,我們有時間與社區對話、調整、再嘗試。這不只是設計,也是一次共同生活的模擬。文橫三路圓環就是這樣的例子。從標線實驗到正式工程完工,事故明顯減少,居民不再反對,市府也能在有限資源中做出最有共鳴的改變。
永久使用: 街道定型(Permanent Design)
當一條街道歷經試辦與中期設計的驗證、共識與迭代後,才值得進入這個階段。這時我們才動用工程,鋪上永久鋪面、整建人行道、調整號誌,讓行人不再恐懼於街道步行,將街道變成真正屬於人的空間。
街道的未來,不是一夜完成
街道不是冷冰冰的基礎建設,而是社區情感的容器。「從試辦到永久」這三個階段,讓我們用時間換空間,用對話換信任。
高雄市行人路權促進會正透過《街道醫學院》,一步步在地實踐這種方式。如果你也想參與改變,別忘了,第一步其實只需要一罐噴漆、幾個交通錐,還有一群願意走出來的居民。
資料/圖片來源: NACTO官方網站